邓县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历史长河中煜煜生辉的兴龙福胜寺
原创 陈国军旅游作家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227/ec1ab73a78cd407994b00f51ad314bde.jpeg“古国复龙兴,宏图福兆灵。民安诚悟道,向善诵《心经》”。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又称“佛诞节”。2017年的佛诞节,来自湖北荆门、襄樊、郑州、登封、南阳、邓州等地约500多名信徙齐聚邓州,恭迎佛像、安座沐浴、回向皈依、绕塔诵经,齐庆福胜寺易名龙兴福胜寺,自此,龙兴福胜寺拉开了新的篇章。兴龙福胜寺,原名福胜寺。始建于西汉,兴于唐宋, 宋建舍利塔,毁于元末,复建于明初,至近代,寺院及附属建筑又俱遭毁坏,现仅存福胜寺塔孤然兀立。 福胜寺唐宋时期规模宏大,僧侣多达一千多人,院内花木扶疏,竹林繁茂,幽静清雅如洞府,梵乐悠扬通禅境,是邓州古时八处胜景之一——竹洞禅关。福胜寺塔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4A景点。塔因寺而建,寺由塔而名,千年以来互为应证,相互辉映。“邓县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在我老家一直流传着这句民谣。民谣中说的塔,就是位于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街西南角的福胜寺塔。福胜寺塔又称梵塔,位于福胜寺院内,该塔为八角锥形、仿楼阁式、密檐浮雕的砖塔。塔原为十三层,高二十丈,元末遭兵毁,变为七层。大明一统天下后,派孔显之邓州。据说当时邓州古城因元末战争毁于一旦,城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都是一人多高的荒草。孔大人迷失了方向,路遇一樵夫,问道邓州城。樵夫说,向东四十里看到有个塔的地方就是邓州城。沿着樵夫指引的方向搜寻,果然在荒草丛中看到一半截塔,邓州城已是一片瓦砾。孔显就以塔为中心,新开辟了十字路,规划了现在的邓州老城。//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227/5451d11ee98747eda3101841b5ca8638.webp洪武年间,梵塔塔顶倾斜,摇摇欲坠。时任邓州知府孔显命僧子颜重建梵塔。自受命以来,因修复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子颜很是着急。恰在此时,城内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癞头和尚,一拐一瘸的,手里拿个鉄毂。一拐一瘸地在邓州城内闲转,一边信口喊到:“毂大家伙!毂大家伙!”。人们看他的模样,都躲得远远的,谁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一日,癞头和尚又来到子颜门前高喊“毂大家伙!毂大家伙咯!”。正在为塔顶修复工程而心焦的子颜气不打一处来。随口一说:“毂大6家伙,毂大家伙!你能帮我把塔顶毂牢吗?”。癞头和尚站住脚,说:“怎么不能!我帮你毂塔,但有个条件,你得重建寺院,广布佛法。”说完,癞头和尚便不见了踪影。第二天一大早子颜发现梵塔顶部已经毂得牢牢实实的。这时候,子颜才知道那癞头和尚原来是神仙铁拐李现身啊。这是提醒他要重修寺院,广布佛法。于是,有了今天的福胜寺和福胜寺塔,至今塔体依然坚若磐石,邓州人都说,是因有神仙相助的结果。福胜寺塔为通体呈八棱圆锥状,塔檐由青砖砌成,每层都有较高的塔身,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塔柱、斗拱突出,层次分明。塔内第一、二、三层有梯,可盘旋而上或凭梯斜上,四层以上则无梯可攀。每层塔体都有圆形塔心室,四层至七层,塔室联为一体,形似罐状。南北两面有砖券拱门。底层塔基为须弥座,每个转角有力士托塔。塔身每面都镶嵌有砖刻浅浮雕的佛龛群,共有25种,2500多块。这些佛龛上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神像,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都有浮雕成各种蔓草花纹的优美图案加以装饰,更显得匠心独具。古塔南北一至五层有塔门,东西二层有塔门。塔刹顶部为宝珠,中间为石质相轮,底部为仰莲。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仙,福胜寺塔一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座塔庄严古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技术。福胜寺塔因其确切的纪年,独具时代特征的仿楼阁式建筑特征,丰富多样的佛像砖雕,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艺术史、科技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我们那一带还有传说,福胜寺塔下有井, 深不可测,井下有对儿金鸭子。据说,这口井通过刁河、湍河与海相连,故称“海眼”。每遇刁河湍河发大水,在夜间能听到井下有金鸭子的叫声。小时候曾很多次爬进塔内玩耍,在地上找井口想看金鸭子,却始终什么也没找到。一直以来,关于福胜寺塔的身世众说纷纭,当地主流认为是隋朝建的,一直叫隋塔。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证实为宋代所建,确切时间是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五日竣工。//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227/dd35f3aaf13645aba21156265df1512d.webp1988年在修复塔座时,证实了民间传说的“海眼”原来这是一座地宫,并从中发掘出一批稀世珍宝,不过不是金鸭子,是金棺银椁。银椁为长方形,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椁的前方竖立两根檐柱,其上承拖仿木结构的房顶,上有脊兽、瓦垄、瓦当、滴水、封檐板等,雕刻精细。银椁盖为七棱形,其上为线形纹饰,前方透雕双凤戏牡丹。银椁两侧,錾满龙兴寺、开元寺施主姓名和梵语。金棺放在银椁内的前方,长19厘米,宽11厘米,高11厘米,重620克,前档有仿木建筑,其下有护法神2个。金棺左侧为释迦涅盘的故事,右侧为出行图。金棺内,前面放“顶骨”一尊,后边放“佛牙”一枚,玻璃宝瓶放在银椁的后方,米黄色的瓶中盛着米粒大小的佛祖舍利和无色透明液体。“舍利”瓶内,还有镏金双龙银壶一件,彩色玻璃葫芦一件,均为罕见之宝。从地官中发掘出金棺、银椁、舍利子、佛牙、质骨等稀世珍宝。这一发现迅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金棺银椁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当年新华社和香港、澳门、美国等国内外新闻媒介对此发现进行了报道,福胜寺塔和金棺银椁很快蜚声海内外, 专家介绍,金棺银椁在全国仅发现三处,而用银器层层包裹的成套佛牙舍利乃国内首次发现,可以说是世界难得的佛教文物极品,也是世界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如此高规格的宝藏,究竟隐藏着福胜寺的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周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在穰建邓州南阳郡(郡治穰)龙兴寺, 是由皇帝敕赐官办的寺院,鼎盛于唐玄宗年间,为唐早期禅宗顿悟派讲经弘法的重要道场。在历史上,南阳邓州曾多次互辖,“南阳龙兴寺”即邓州龙兴寺。神会禅师(世称南阳大和尚)自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奉敕驻锡龙兴寺,至天宝四载(745)迎住洛阳菏泽寺,在邓州龙兴寺弘法达25年之久。神会是禅宗南派的第七祖,是新禅学建立者、《六祖坛经》的作者,而福胜寺是神会禅师弘扬佛法光大南宗的主要道场,是神会与北宗分庭抗礼的“祖庭”,是南宗北伐的大本营。后来南宗实至名归,终成禅宗正统,神会和龙兴福胜寺都居功至伟。龙兴福胜寺就像时光隧道之门,联通今古,指向未来。其脚下的文化遗存,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煜煜生辉。在众声喧哗、人心浮躁的城市中,能够静心聆听来自遥远的古圣先哲之思辨,感知古文化之智慧,之魅力,也是一份超然,一份顿悟。作者简介:陈国军,河南邓州人,多篇作品见于媒体和内部期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