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吃钩!妙招!
大家有什么压箱的都拿出来吧! 昨天在个水很肥的坑里,漂子2边一个劲的摆就是没顿口,顶漂……提杆也不上鱼,就支招--专注工作好几年,只见沧桑不见钱!!! 一、饵料是否雾化过好
饵料雾化太好,鱼诱过多,窝过大、过乱,水的能见度过差,鱼儿只闻得到气味而食不到饵。这时,应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让鱼来之,安之,食之。
二、鱼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会明显地觉得窝中鱼偏杂、乱,鱼只在窝边游动,不进窝中食饵。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一点尤其要提醒那些平时喜欢用麝香、羊油、阿魏等小药的钓友,千万注意加小药的量。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有喂食习惯,偏口厉害的池塘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常喂的饵,或以常喂的饵为基本饵来调配你的钓饵。同时注意不要把饵拌得过硬、过松。过硬,适口性差,就是有个把讯号,你一提竿,整个饵原样从鱼嘴中提出。在水的阻力的作用下,饵虽然在上行的过程中化掉了,但中鱼是不可能的;过松,钩饵到底,只剩空钩,这也是漂不动,不上鱼的一个原因。
四、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
打窝料也是有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这种情况,在钓鱼比赛的后两场,尤其容易出现,应该引起大家注意。
五、水底淤泥是否过厚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窝中有鱼有什么用?
六、子线是否过粗、过硬,钩子是否过大,钩条是否过粗,坠子是否过重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或作些相应的调整即便
七、鱼层是否起了变化
钓鱼人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的变化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如果鱼层较乱,我们还可以试试打穿程。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尽量使你的钓棚和鱼层一致,鱼讯自然也就有了。
八、鱼儿是否受惊
鱼受惊一样会影响食饵。鱼受惊有好几种原因,有时是因为突然的震动和响声或提竿中鱼又跑鱼,有时是因为鱼被钓了又放,放了又钓,嘴巴都受伤或发炎,有时是因为在比赛期间不注意,被钓上的鱼又直接放入水体,等等。这时,作为钓手应该做的是尽量小心谨慎,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尽量不跑鱼。在钓的过程,还应该主动并不厌其烦地逗引。
九、有鱼而不就饵的主要原因
是来自气候的骤变和综合因素(气候骤变、受惊、缺氧等)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碰到这种情况,我认为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要措施得当,也没什么可怕的。要有信心、耐心,线、钩、坠、漂等细化、小化,要用拖、提、抖等不同方式不断引逗,集中精力,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相信吧,“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是我们至理的名言。
| 来看看 鱼不吃钩算木招 转--最近总下雨耽误了不少钓鱼的时间这两天无聊极了,聊聊几个影响黑坑鱼开口的因素。
1.水温:
15——20度的水温咱主钓的鲫鱼和鲤鱼开口比较好,鲫鱼更耐受低温一些。这时候咱们自己也舒服不凉不热。鱼是冷血动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大幅度的升温和降温都会影响鱼口。如早春七八点钟以后的浅滩会是鱼群聚集的地方,因而早春找出鱼塘最吸热的点位就是好鱼获的保证。但是一般的坑塘如果温差变化大的话鱼会在九十点钟逐温起浮,留给我们垂钓的黄金时间很短,这就是早春鱼难钓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这样的点位到了夏天通常就会变成我们钓鱼人的噩梦。夏天早晨到中午鱼也会由浅入深。早晨的浅边水温适宜溶氧充足又正是吃早点的时间。你只要精心准备一份可口的早点,相信鱼获会让你满意的。但是到了中午前后水温逐渐升高,鱼也会到深水和阴凉的地方去避暑。其实这些都是些浅显的道理。咱自己冷了会加衣服,热了会待空调房,鱼也一样,只不过鱼是被动的接受罢了。不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水温和气温不是一个概念,水温有滞后效应(老牛的经典语录:莫拿气温当水温)。掌握这一点在早春和秋冬交界气温变化时就可能收获惊喜。总之影响水温的因素很多如:风向风力 气温 鱼塘的调水行为等都是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2.水质:
水质这玩意很复杂,对鱼口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各种水质中生长的鱼就饵的表现会截然不同。瘦水和初肥水中生活的鱼就饵积极漂像干净利落。中肥水和大肥水垂钓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较差水质中的鱼就饵不积极,动作软绵,爱答不理很傲气。对饵料和钓技的要求比较高。这时候想起法师的经典语录——勤抛杆就等于不停地吆喝。和论坛领导站街一样,不吆喝那买卖也难做。对新放的鱼来说咱垂钓的水域的水质越接近它们原来的生长的环境的水质越好,开口越快。不过鱼原来的生长环境大多数时候咱们无从了解。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坑养殖鱼倒小坑放钓我是多次见识开口速度确实很快。这就说明水质越接近越好,哪怕不是好的水质。水质差距大开口会昙花一现。我们垂钓的坑塘水质好鱼缓的快否则就慢。正常当面放鱼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满足的话有半小时就该给口(给口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水质的差距)。几小时后会表现出不适应水质的特征。好的水质会缓得很快。(取决于现在坑塘的水质)。
3水压的变化:
一般黑坑很常见,这坑里的水是出出进进不闲着,实际是调水控制鱼口的一种手段(对老鱼效果更明显)。如果往坑里顶凉水最好别下杆这时候水温会分层,水压也会变,鱼不下底。大雨以后的水位暴涨等鱼很难开口。想有好收获很困难。)
4.溶氧量的变化:
水中溶氧高鱼口积极,溶氧低鱼呼吸都困难哪有心思吃食啊。前些年用过增氧颗粒说实话我没用出来。夏天时必须关注。牛总的经典语录——伏天不关注气压等于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哪天想钓鱼早晨起来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呼吸畅快神清气爽,应该气压还行,如果感觉憋气有汗排不出就要慎行。鱼钓不痛快人也遭罪。
5.风力风向:
我关注风力多一些,1-3级最好,4级以上不好抛杆,5-6级鱼获通常欠佳。夏天没风的同时伴随低气压应该加以注意。风向只要和垂钓的季节的气温联系起来就行。如气温低刮暖风,气温高刮凉风都利于垂钓。个人感觉风对早春垂钓影响比较大,(冬天基本不玩)其实风对温度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溶氧的同时加快了鱼塘水层的对流,同样的风不同季节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对我们的垂钓应该有所帮助。早春我爱钓顺风好抛杆的同时人也不遭罪。夏秋钓顶风大多数时候不吃亏(不过不是绝对的)
以上说的都是客观因素,下面说说主观因素咱垂钓的主体——鱼。
新放的鱼体力好没毛病运输途中不遭罪客观条件满足半小时给口应该没问题。如果有条件能亲眼看放鱼比较好。先看一下鱼的体表是否透亮,鱼体粘液是否正常,有无伤鳞倒鳞鱼体红斑,嘴唇有无发红,有伤发白的现象。鱼鳃是鲜红还是暗红发灰。用高锰酸钾消毒的鱼鳃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有以上特征的说明鱼或多或少都成在问题会影响开口的速度或直接导致闭口。对于那些品相恶劣,身上有溃烂伤鳞甚至长寄生虫的鱼咱就别钓了,一是开口不好再则钓的也闹心。
放鱼后仔细观察鱼入水后的表现,长时间不散开或散开速度慢,在水面浮游无力下潜,下潜后了无踪迹这些都不是好现象。开口好的鱼会迅速散开,几分钟后在不远的水面就可以看见它们的踪影。半小时内鲫鱼会涮鳞(涮鳞——尾巴朝上迅速拍打几下水面然后快速下潜,其实这是鱼缓过劲儿在撒欢儿呢)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最近见识了鱼开口有多快,我今年经常夜钓的梅江大湖,每星期五下午5:30左右放鱼十几二十分钟给口是常事。有一次一车鱼(那种专业拉鱼的罐子车)分三格,第二格没放完,十几米远的钓位就上鱼了,多长时间——5分钟吧,有点儿不可思议。
原坑老鱼我能力不够,很多东西自己都闹不明白就不现眼了。说说我钓过的一鱼坑放钓5-6年时间填坑清鱼一万来斤,4-5亩水面密度不小吧。每天十几二十人钓老鱼就是钓不着。还有一大概200平米的小坑论谁也钓不着鱼,后来放小鲫鱼改练杆池再改老头乐没钓着过大鲫鱼。一清坑一千多斤大鲫鱼,鱼池老板自己都不信嘴都乐到耳朵根子了。这些经历够刻骨铭心的吧,我现在都不敢说自己会钓鱼。
废话了一堆不少了,常言说得好——言多必失。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欢迎指正。 鱼不吃钩,不要等,3-5分钟就下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