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野生江豚将灭绝
今日看了一则新闻,一网友在长江武穴江段边游玩时,突然看到两只疑似江豚的动物,当即拍下。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认定其拍到的确实是野生江豚,这在省内除石首保护区外,实属罕见。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2006年,我国联合7个国家调查长江干流江豚,为1200多头,种群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目前宜昌到上海水域,野生江豚数量每年下降6.4%,如果不加以保护,估计10多年后,野生江豚将灭绝。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但凡长江(武汉汉南段)有3级左右的风,就可以看到几十头江豚(我们当地叫江猪子)在江水中嬉戏,一沉一浮,其景象十分壮观。
看了这个新闻,我也觉得十分诧异。那些电鱼的,捕网的该管一管了吧!
你们知道长江的渔业资源枯竭到什么程度了吗?去年夏天长江涨水的时候,电鱼的都搞不到鱼了,改在长江里下龙虾了!!!
讽刺啊!悲哀!!!
2011-2-17 16:18 上传
下载附件10.98 KB)
附江豚介绍:
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
2011-2-17 16:1 上传
下载附件 (1311 KB)
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
江豚是中国特有、独立的淡水鱼种,作为哺乳动物,江豚用肺呼吸,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因江面起雾气压变低,它们需要频繁地露出水面“透透气”。以前的渔民将江豚视为“河神”,只要江豚出来朝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俗称“拜风”,就意味着有大风暴要到来,这几天渔民是不宜出门捕鱼的。
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江豚资源量已不足2000头,且仍在持续下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加之,滥捕对亲豚和幼豚杀伤力极大,导致长江、洞庭湖江豚资源锐减。
因此,加强江豚资源保护刻不容缓,目前虽已将江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对白鳍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
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江豚自然保护区,也开展了人工驯化繁育研究,采取放流幼豚增殖资源,确保江豚世代繁衍,意义非常重大。
2011-2-17 16:18 上传
下载附件 (24.41 KB)
风清扬 2014年元月26日
支持 无语 食物没了怎么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顶一个 路过 支持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该管一管了 无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