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的胡辣汤很有名气,何以为证?一是邓州城乡都有胡辣汤,它几乎成了市民和赶集者们的早餐;二是不少人有这样的经验,哪一位要是胃中泛酸,靠住喝上月余,那胃病不治即除;三是别小看一碗汤,它有段关于帝王的传说。 相传曹操率大军南下攻吴,邓州是曹军的粮秣(mo)基地,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军用粮草集中在邓州滩装船,由湍河汇白河入汉江,顺流而下直达汉口,成了军需补给通道。战火烽烟之时,一切为了前线。当时军中规定,后勤人员节衣缩食,军粮仓库保管,一日两餐,违令者斩。 有一天,曹操来邓州视察,对邓州后勤人员恪守军规表示赞扬。但谁都知道曹操疑心大,他生怕听到的汇报和白天看到的,到了晚上就变样。于是他在夜深之时,一个人出账深入调查。当他走近一座仓库,忽然听到里面有呵噜呵噜的声音,那分明是喝稀饭的声音。他顺门缝一看,见几个士兵捧着碗拿着筷子又喝又嚼,在吃夜宵。他一脚踹开门扇,大声喝道:军规何在!?曹操治军严厉,人所共知,吃夜宵偏让他碰上了,那还得了。 班员们吓的魂不附体,班长也不知所措 ,只等曹操发落 。这时班里有个叫张继胜的士兵说道:“启禀丞相,我们不是吃夜宵,只是在喝汤。”张继胜一句话提醒了班长,班长接着说:“我们没有动军中一粒粮食。”曹操哪里肯信,命令道:“端过来我看!”原来真是一碗汤。又问:“这是啥汤?”班长随口说道:“胡拉汤,是随便烧的汤。”弟兄们在库区捉了一只野兔,煮一煮给大伙挡挡寒气。”曹操理事认真,亲自喝了一口,酸,辣,咸,香,清煮野兔,的确没有军粮,也就作罢。 十几年后,三分天下已定,曹操在许昌建都,自称魏王。战事少了,病却多了,除了他的老毛病头痛以外,食欲也减退了。山珍海味杜康酒,看见就犯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人逢烦事多思绪,在胡思乱想中,夜巡邓州军粮库那一幕浮现在眼前,那又辣又香的野兔汤勾引出他的馋涎。他便立即下令,把那位后勤班长喊来做胡辣汤!那后勤班长原原本本地给曹操做了一碗。曹操端起野兔肉汤,像三年水米没打牙一样,大大地喝了一口,就“哗”地吐个干净。什么胡辣汤,简直是毒药,舌头被辣的像蝎子蛰,那咸变苦,满嘴苦的像吃黄连。便喊道:“你要谋害寡人,推出去斩了!”左右卫士立刻吧班长绑了起来,正要砍头,忽然传来“刀下留人”的喊声。 原来是张继胜赶到,他对曹操说:“班长年迈,记不清当年的做法,我为魏王做一碗,若不合您的口味,我同班长同赴刑场。”曹操恩准。等张继胜端来胡辣汤,曹操极其小心地尝了一口,当即喜上眉梢,连说好喝好喝。从此,曹操吧胡辣汤当做早餐。曹操富文才,自己吃的东西哪能随便胡做,便借谐音改为“胡辣汤”。 张继胜做出什么样的胡辣汤使曹操称赞? 原来张继胜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颇懂医学。他身临战乱,知道军人饮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年轻时能挺能抗,年纪大了病就上身,十有八九有胃病。曹操是战争总指挥,劳心费神,老是和诸葛亮对阵时吃败仗,吃了败仗还好喝酒,肯定伤了肠子坏了胃,食欲不振,爱发脾气。他用羊肉熬汤,佐以花椒大料,面筋耐嚼米醋出味,喝起来爽口,易消化又养胃。曹操有权,封张继胜为御膳官,张继胜不受,退役还乡后把胡辣汤的做法无偿传授给乡邻。 于是,胡辣汤在邓州传播开来,且久盛不衰。邓州糊辣汤已经声名远扬。每有外地客人来邓州,总要一尝为快。精明的邓州人在巩固本市市场的同时,放眼世界,游走八方,不但在北京、郑州、武汉、广州等数十个大中城市开设了邓州糊辣汤分店,甚至把邓州糊辣汤传播到东南亚一带呢!希望邓州糊辣汤保持传统精髓,开拓经营模式,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争取能走出去和逍遥镇糊辣汤一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