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3-3 2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四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的意思是自在,诸法无我,即是一切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没有我,都不自在。一切精神物质,都不属于我,这其中包括身无我,法无我,记忆无我,
什么叫身无我,就是身体不长久,好比你说你手是你,那你把你手做手术移植到别人身上,给你装个新手,那你哪去了,手是无常,所以不是"真我".同样人身上器官身体都不是你,因为这些都是无常变化的,
其次这些身体器官根本不听你指挥,若身体真是你,你应该指挥身体,说我身体变10000米高,我身体永远不衰老,永远不生病,永远不吃饭,但身体不听你指挥,所以身体不是"真我",
学佛应当常常修行身无我,身体是四大假合,其次是法无我,就是世界上一切现象也没有你,你本体的意志是我永远快乐,我神通无碍,我遨游宇宙,但你还是不快乐,该来的还是来,一切痛苦的还是在发生,没有你可以主宰的事物,
你说你可以主宰你手里的钱?那也不可能,你希望你的钱变成1000亿,但钱还是只有10万,没有变成1000亿,说明钱也不听你主宰,
你说你可以扔钱,把钱都烧了,扔了,不要了,这总是可以支配吧,这是真我吗 ?其实这是妄心动了,妄心是无常的,你不可能永远希望扔钱,只有是无常动转的就不是真我,佛经讲人每霎那动转1200个念头,你每天十几万个念头里有几万 个其他念头,你念头很多,这些念头就是妄心,你一会想扔钱,一会想赚钱,一会想吃饭,一会想喝水,一会想睡觉,这些妄念合成假我,如果你把扔钱的念头当成 真我,那也是错误的
一切发生的现象都是因缘合和产生,都不受人意志支配,你说你可以支配你的心灵?那也不可能,很多禅修的人想要消灭妄想,想要心静下来,可是心里却静不下 来,人的恐惧,贪爱,妄想也不无法控制,有个禅修者发愿永远不想女人,可还是天天想,可见内心更是无法主宰,你说记忆力是你?人的记忆力天天变化,你小时 没记忆,你现记忆这么多,那小时你真我就消失了吗,现在你记忆多了,到老了记忆又减少,你真我跑哪去了?
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好比我认为水里那个气泡是我,那么那个气泡消失了我就痛苦,我认为天上那朵云彩是我,那么那朵云彩散了我就痛苦,一切有为法都是跟水中气泡,天上云彩一样是因缘合和产生,虚妄不实,苦空无我,一切痛苦根源都是有我.
佛法是解脱烦恼法,如果你越把那些虚伪的东西当成真我,就越不自在,越受到控制,就产生很多烦恼,你越修行烦恼就越少,心胸越宽阔,智慧越高,
佛法四法印之 生者皆苦
有为法都是痛苦的,一切有为法带来的安乐,如果加以分析,便会了知它实际上是由人们的分别念计执而生。在外境受用资具等诸法上,并不存在安乐,只是由世人的心意对受用等生起分别,执着这些如何如何美妙等,才会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安乐感受生起。可是分别念不会长久,它刹那刹那之间都在为无常所转,为变灭痛苦所转,而不离苦谛的本性世间没有真正的快乐,所谓的快乐只是人们的虚妄分别.
也就是说挑重担者左肩负担稍久,苦受增大时,即换至右肩,这个过程其实是以右肩新生起的苦,暂时去除了左肩已生起的大苦,让左肩不断增长的痛苦,转移到右肩去增长。可是世人不能了知,反而觉得此中有安乐,挑夫们挑着重担长途跋涉时,左右肩换来换去,一直不休息,也会觉得安乐不断,而高高兴兴地唱歌。麻木迷茫中,人们往往执着这类将左肩之苦转到右肩的痛苦转移为安乐。以新生起的小苦代替原先的大苦,而且新起的小苦,即刻便会增长为大苦,这个过程都是在痛苦中转圈,而世人执为安乐,显然是极为颠倒的。如果加以分析,世人的种种行为,如换一种新工作,换一所新住房,换另一辆新车及换国藉,男女换新的对象等等,无非也是以新苦代替旧苦,以期麻醉或欺骗自己,让自己得到一种虚幻的安乐感受而已。”
人们所认为的安乐大多不出这个范围,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人们都认为躺着是舒服的,但是您可以去问问那些卧床数十年的病人们,你问问他们躺着舒服不舒服?所谓的舒服和快乐只不过是用一种痛苦暂时代替另一种痛苦而已。当人们走累了,行走的痛苦显现很剧烈了,于是他感觉到躺着舒服,那不是因为躺着真的舒服,如果他躺时间长了之后,一样会认为躺着很痛苦,想要走走了;生命都是种在一个痛苦中追求另外一种痛苦,任何有为法本质都是痛苦..
三毒烦恼辨析
下面我们谈谈烦恼的根源,烦恼的根源是什么?是贪爱,为什么说烦恼的根源是贪爱,好比说我爱某个东西,某个东西消失了,我痛苦极了, 假如我不爱这个东西,它消失了,我就不痛苦
《法华经·方便品》:“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贪爱,这是佛法中至关重要的道理,比如说我喜欢个东西,我失去它必然会痛苦,我不喜欢某个人,他离去我必定不痛苦,人类的一切智慧其根本目的就是战胜痛苦,摆脱烦恼,烦恼与爱欲总是形影不离,由爱欲滋生出世间千百种烦恼,人类的痛苦是多方面的,有人没老婆痛苦,有的人没钱痛苦,有的人没文化会痛苦,没尊严会痛苦,没地位痛苦,孤独痛苦,个子矮痛苦,被排挤痛苦,被欺负痛苦,长的丑痛苦,痛苦是无穷无尽的,有多少贪爱就会有多少痛苦
《大毗婆沙论》讲当贪欲生起时,“身劳、心劳,身烧、心烧,身热、心热,身焦、心焦。复由此缘,当长夜非爱、非乐、非喜、非悦诸异熟果,如是自害。”当人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身心就会热恼焦躁,如被火烧,现前忧苦不安;
《出曜经》偈云:“如虫在溷中,不知东与西,结著于淫欲,盖此亦虫伦。”将贪淫之人比为猪圈中的虫。贪欲,是驱使人轮回六道、受诸苦荼的恶魔,因称“欲魔”;贪欲污染人心令不清净,称“欲尘”、“欲染”;贪欲如索捆绑人,称“欲缚”、“欲轭”;贪欲恼人如荆棘刺身,称 “欲刺”;贪欲能害人性命,称“欲箭”;贪欲如水深流急的大河,能使人沉没,称“欲河”;贪欲如深险的壕沟,难越易陷,称“欲堑”;贪欲如大海深广难度,称“欲海”;贪欲如大火炽燃,称“欲火”;贪欲如洪水暴发,称“欲暴流”。
《百缘经》云:“富贵求时甚苦,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被贪欲驱使而追求营谋,心中难以安宁,已经是痛苦了,求而不得便很难受,得而复失,如求爱被拒、失恋、被盗、经营亏损、破产、失业、罢官、考勹试落榜等,则更为苦恼。《瑜伽师地论》卷五八说,贪欲是造成现前苦果的因缘,如人贪恋某一位异性时,“彼若变异(情变等),便生忧恼等苦”。
《中阿含经》卷五九《爱生经》佛言: 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哪对爱侣、夫妻,也免不了因爱而思念、怨恨、猜疑、误会、忧虑、焦急、悲伤等苦,有人将爱情比喻为一颗酸、甜、苦、辣诸味俱备的怪味豆。 生憎,谓贪爱能甚至必然产生与之相反的憎恨。南传《增支部》经有云: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 《维摩经僧肇注》说“有所爱必有所憎”。爱情心理学发现:相爱者之间的嫉恨与爱情的深度成正比。情人之间,爱得越是深,在悖逆、情变时也就恨得越深,由此而发生的情杀案件时有所闻。情人们往往称对方为“怨家”,意味与爱同时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怨仇心理。爱、憎既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便互相依存不得分离,爱不得回报、满足时,便会转化为恨
贪与嗔,往往紧密相连,有如阴阳,嗔恨终因贪爱而起,因为爱某种东西,才会恨取得所爱的障碍。如因贪爱某位异性,必然嫉恨情敌;因贪图权位,必然嫉恨政敌。
《入中论》讲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嗔恨心生长之因缘有两种,一种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在颂词中将此二比喻成“不乐食”,即长养嗔恨烦恼的食物。嗔恨心重的人会不断地回想执着不悦意之事,以此而不断给自己的烦恼敌投喂“不乐食”,最终导致“嗔盛毁自他”的可怕后果。 不乐意情绪,其根源是我执与我所执产生,执着越强的人,生起不乐意情绪的机会便会越多。那些嗔恨烦恼特重的人,他们对自我与外境的执着特别强,一旦遇到逆境,马上就在内心生起不乐情绪,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名誉、我的权利……,他这样做、这么说,全都不对,全都是对我的伤害……。”一个人总沉陷于这样的心态中,就会变成刺猬一样,处处与他人产生冲突。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他的执著会不断滋长,就象往火炉中不断添干柴,火也就越来越旺;同样,不乐意的心态越严重,最后的嗔火也就会炽盛至无法抑制的程度。 |
|